
2025年4月18日下午14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第32场 瘢痕专场”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专场由中日友好医院杨顶权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吕开阳教授共同主持,特邀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金哲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吴信峰教授、大连市皮肤病医院张斌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刘青武教授以及北京市积水潭医院张凡教授等作为授课专家,围绕瘢痕的病理机制、多学科治疗技术及中西医结合创新策略展开深度探讨,为瘢痕临床诊疗的规范化与精准化提供全新视角。

首位讲者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金哲虎教授以《病理性瘢痕的研究进展与质控建设》为题,从瘢痕定义与分类切入,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与临床实践、基础研究数据,系统梳理了瘢痕形成的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策略。金教授特别指出,病理性瘢痕的防治需遵循“早期干预、联合治疗、充分治疗”的原则,同时通过多维度评估如皮肤影像技术等优化诊疗路径,完善质控体系,为瘢痕治疗的标准化与个体化提供了理论支撑与转化方向。

第二位讲者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吴信峰教授聚焦《瘢痕疙瘩的外科治疗技巧》,从瘢痕疙瘩的特点思考切入,创新性提出“瘢痕疙瘩的膨胀理论”。同时,吴教授通过大量复杂病例展示了多种精细化手术操作的核心治疗要点,力求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功能。吴教授团队丰富的外科临床经验总结,为手术方案的动态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瘢痕外科治疗的精准化发展。

第三位讲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吕开阳教授以《瘢痕治疗中的手术和激光应用策略》为题,以瘢痕危险分层为切入点,深入解析了瘢痕治疗过程中多技术联合干预的协同效应。吕教授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指南及前沿研究,针对高风险瘢痕提出以点阵激光为核心的多手段治疗方案,联合手术、注射、压力疗法等治疗手段,能够显著提升了治疗的精准性与安全性,为复杂瘢痕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有力工具。

第四位讲者大连市皮肤病医院张斌教授在《瘢痕疙瘩的放射治疗》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放射线治疗瘢痕疙瘩的原理、剂量控制策略及规范化操作流程。张教授详细介绍了电子线放射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筛选标准、剂量分割方案及注意事项等,强调需在术后24-48小时内启动治疗以抑制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张教授特别指出,放射治疗需与外科、药物干预形成时序化配合,通过多学科协作实现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突破。

第五位讲者中日友好医院杨顶权教授围绕《瘢痕疙瘩注射治疗》,系统阐述了瘢痕疙瘩药物注射治疗的药物选择、规范化操作原则及联合治疗方案。强调需根据瘢痕部位、厚度及患者个体差异,合理选择糖皮质激素与抗代谢药物等的标准化配伍方案,通过分层注射技术实现药物精准递送,及国内外研究中前沿药物的注射原理、优势及注意事项。杨教授强调,瘢痕疙瘩注射治疗需突破单一模式,通过精准药物递送与多学科技术协同,为瘢痕疙瘩的诊疗提供了宝贵指引。

第六位讲者中日友好医院刘青武教授在《瘢痕疙瘩中医特色治疗》中,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治疗手段深度融合。刘教授基于“血瘀痰凝”病机理论,创新开发“散结祛瘢汤”内服制剂,联合局部注射、浅层放射、火针、针刀松解及古方制剂外敷等,形成“局部消癥-整体调衡”的中西医协同治疗体系,强调古籍验方与现代技术的整合应用,为瘢痕治疗开辟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路径。

第七位讲者北京市积水潭医院张凡教授以《皮肤创伤及术后瘢痕综合防治策略:从分子机制到临床应用进展》为题,展现了瘢痕防治的前沿探索,系统梳理了瘢痕防治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与临床转化路径。张教授从TGF-β信号通路介导的成纤维细胞异常分化机制切入,阐释机械应力调控细胞外基质重塑的关键作用,在临床防治层面构建防控体系与标准的疗效评价体系,为智能诊疗时代的瘢痕防治指明发展方向。

本专场汇聚领域前沿智慧,与会专家围绕瘢痕治疗中的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就“中西医技术协同路径”、“瘢痕治疗防控策略”、“分子机制与智能化临床转化”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通过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对话,构建了瘢痕诊疗的多学科协作框架,更凸显了中西医融合创新的巨大潜力,为瘢痕防治水平注入强劲动力,对广大皮肤科工作者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通讯员:中日友好医院 黄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