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前期的分享中,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本期我们来重点讲讲凹陷性瘢痕的治疗。虽然瘢痕的治疗讲究综合性治疗,但针对不同的瘢痕类型,其治疗方法的应用还是有所不同。
凹陷性瘢痕分类 当瘢痕组织在体表造成凹陷畸形时,称之为凹陷性瘢痕(depressed scar)。 凹陷性瘢痕可以分为两种,I型凹陷性瘢痕和II型凹陷性瘢痕。 I型凹陷性瘢痕特征为部分真皮层的缺损,导致皮肤表面形成坑状凹陷。尽管存在缺损,但其真皮的网状层结构保持较好,皮下的松散结缔组织也保持完整,且这种瘢痕不会与深层组织发生粘连。 II型凹陷性瘢痕是由于较严重的损伤或感染后造成的萎缩性疤痕。这种瘢痕的真皮层受损较为显著,导致皮肤表面变得薄弱和光亮,并且常常伴随着皮下组织的一定程度的缺损或萎缩。此外,这类瘢痕可能还会与皮肤深层组织形成粘连。 凹陷性瘢痕治疗 I型凹陷性瘢痕相对比较简单,单纯采用磨削、激光治疗,也可以采用磨削+自体细胞移植、松解+填充等治疗方式。 由于局部软组织缺失明显,II型凹陷性瘢痕如果单纯应用磨削、激光治疗的效果欠佳,因此建议采用皮下剥离+填充的方法治疗。 瘢痕医学网曾在瘢痕色素改变的治疗中详细讲解过磨削、自体表皮移植以及ReCell技术,激光治疗章节(瘢痕的激光治疗原理、不同时期瘢痕激光治疗方案选择、瘢痕的激光治疗前后注意事项)具体讲解过激光的治疗,这里不再赘述。本期将讲解松懈和填充。 凹陷性瘢痕与深层组织粘连极其紧密,表皮菲薄,难以剥离者。 凹陷性瘢痕的治疗局部有感染灶者。 对治疗效果期望过高者。 有精神、心理问题者。 可以使用包括小针刀、16号注射针头、剥离子在内的工具进行皮下的微创剥离手术,目的是将填充区域的皮肤与其下方的深层组织安全分离。 1、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阻滞或局部浸润麻醉。 2、穿刺:在瘢痕区域用小针刀或16号注射针头制作多个微小穿刺孔,这有助于麻醉药物的渗透、液体和血液的排出,同时减轻局部皮肤的张力。 3、皮下剥离:在距离瘢痕1至2厘米的不显眼区域,使用小针刀或16号针头进行皮下潜行刺入,然后对瘢痕下方粘连的组织进行剥离。这一步骤需要从多个方向进行,以确保彻底解除粘连,直至不再感觉到条索状的牵拉感。在剥离过程中,也可以同步进行填充操作。 在进行皮下剥离并采取压迫措施止血之后,接下来可以实施填充操作。常用的填充材料有透明质酸、自体脂肪以及胶原蛋白等。 脂肪抽吸: 1.抽吸区域规划:供区一般多选择在腰腹部、大腿内侧、臀部等皮下脂肪丰富的部位。 2.麻醉及注射肿胀液:使用16号针头或刀片供区制作一个小切口,随后注入肿胀液。 3.抽吸:在抽吸脂肪时,注意不要过深,以避免损伤。为了降低抽吸过程负压对脂肪的损伤,一般采用20ml 注射器连接直径较细的脂肪抽吸针进行低负压抽吸(抽吸前针管内预留10ml空气),抽吸针头在脂肪层中进行放射状分层抽吸。 4.术后处理:抽吸结束后,通常无需缝合进针点,只需将皮肤对齐即可。对于较大的进针口,可能需要缝合1至2针,并在5至7天后拆除缝线。 脂肪移植物制备: 1.静置分离:让脂肪混合物静置,弃去下层的水分。 2.吸干多余水分:将含有脂肪的液体倒在纱布上摊开,稍微吸去多余的水分。 3.干货脂肪分装:水分吸去后,使用刀柄将干燥的脂肪组织刮入无菌容器中。使用1ml注射器抽取干燥的脂肪组织以备使用(通常情况下,每10ml静置后的脂肪可以制备出3ml的干货脂肪)。 凹陷性瘢痕的剥离: 1.麻醉:局部阻滞或局部浸润麻醉。 2.减张:在瘢痕区域用细针头(如16号针头)制作多个小孔,这样做有助于麻醉药的扩散、渗出液体和血液的排出,同时减少治疗区域皮肤的张力。 3.剥离:在距离瘢痕1至2厘米的隐蔽区域,使用小针刀或16号针头进行皮下潜行刺入,目的是将瘢痕下方的粘连组织进行分离。这个过程需要在多个方向上进行,以确保所有的粘连带都被彻底分离,从而消除瘢痕区域的牵拉感。 脂肪填充: 1.方法:选择一个距离瘢痕边缘较远且不易被察觉的位置作为注射点,使用网格样的注射方法。 2.注射的量:应根据凹陷区域的填充情况来决定,当凹陷区域被填充至平坦后,再额外注入大约1/3至1/2的容量。因为脂肪有一定的吸收率,渗液、麻醉药也占了一定体积,所以术中对填充量的预估往往应高于所见到的缺损量。 1.在进行脂肪移植手术时,确保移植的脂肪能够与供区建立良好的血液供应是关键因素之一,这直接影响到脂肪细胞的存活率。为了提高脂肪细胞的存活率,应遵循单点少量、多层次、多点、多隧道的原则进行注射。 2.在进行瘢痕部位的脂肪填充手术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过量填充。由于瘢痕区域的血液循环通常较差,如果注入过多的脂肪,可能会导致中央部位的脂肪液化,进而增加术区感染的风险,增加局部皮肤和组织的张力,导致脂肪细胞和皮肤组织因压力过大而发生坏死。 3.脂肪抽吸和填充时需注意防止脂肪栓塞,在注射过程中如碰到明显阻力应变换注射位点。 4.做好术前沟通和解释,告知患者脂肪填充的优缺点,以及脂肪吸收的个体化差异,可能会有二次填充的必要等,避免纠纷。 参考资料 [1] 武晓莉. 实用瘢痕治疗技术.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 ISBN 978-7-5478-5625-3. [2] 王炜. 中国整形外科学.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ISBN 978-7-5341-8711-7 [3] 祁佐良,李青峰. 整形外科分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