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 2025年第五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年会一文速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31日 作者:瘢痕医学网

2025727日,由中国形整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年会在成都落下帷幕。大会以“学术引领、创新驱动”为主题,历时三天,汇聚全国顶尖专家、学者及临床医师,通过前沿技术培训、高密度学术研讨与多维成果展示,推动瘢痕诊疗标准化与技术创新落地。

图片

聚焦瘢痕医学前沿,共绘修复重建蓝图。作为国家级专业学术组织,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统筹行业资源,组建以章一新、颜洪等43位学科带头人领衔的学术主席团,科学规划45场专题报告。会议贯穿"基础机制-技术革新-临床实践"全维度议题链,从吴军教授增生性瘢痕介观三维定量解析,到樊华教授精准光电治疗标准化路径,彰显协会对前沿技术临床转化与规范落地的核心推动力。

图片

大会开幕式上,张斌教授、章一新教授、颜洪教授等权威专家发表开幕致辞

章一新教授:在总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同仁的鼎力支持下,瘢痕医学分会始终致力于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在瘢痕防治的基础研究,临床技术的创新与规范化诊疗推广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也深知每一次瘢痕的修复都承载着患者对回归正常生活的深切的期盼,这份责任变成了我们分会不断向前向更难的地方探索的动力,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图片

平台价值——"六年再聚首,以高水平学术平台凝聚全国精英,见证瘢痕防治基础研究、临床技术创新与规范化诊疗的显著成果"

临床温度——"每一次修复都承载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期盼,这份责任驱动我们持续攻坚医学难点"

未来号召——呼吁专家畅所欲言推动学科向"更高更广维度"发展,特别鼓励年轻医生"大胆探索,为领域注入新活力"


多维学术盛宴,破解诊疗难题

26日至27日的主论坛聚焦行业核心挑战:

承袭开幕式"探索医学极限,兑现患者希望"的学术基调,本次年会通过16小时高密度课程40多项专题报告,系统解构瘢痕医学的攻坚路径。以下聚焦三大课程精华,逐层揭示技术创新如何回应章一新教授致辞中"向更难点探索"的临床使命。

图片图片

吴军教授谈到该项研究的未来计划及展望:

1. 介观三维定量组织学 / 病理学,构建标准化数据库与图谱 

2. 与空间转录组学等技术结合 

3. 从物理学原理,解释生命现象,建立新临床诊治体系

图片

图片

罗高兴教授谈及机械压力治疗增生性瘢痕机理 :

1. 减少血流 

2. 降低炎症反应 

3. 诱导真皮层细胞凋亡 

4. 抑制成纤维细胞功能,减少胶原产生 

5. 促进胶原酶表达 

6. 胶原排列更整齐

图片图片

胡大海教授分享了增生性瘢痕组织糖酵解乳酸调控机制及作用的研究结论:

1. 发现乳酸作为新型组蛋白表观修饰的底物参与增生性瘢痕分子机制;

2. 揭示了增生性瘢痕组织微环境代谢重编程机制;

3. 抑制乳酸生成以及乳酸化修饰,为干预增生性瘢痕的重要新靶点。

图片图片

刘伟教授强调了干预性组织重塑的常用手段:

1. 药物:糖皮质激素、5-FU

2. 光电:离子束、点阵、祛红激光、非剥脱点阵

3. 手术疗法:精细缝合、环钻、针刀技术

4. 组织再生生物材料:凝胶、透明质酸

5. 干细胞及其衍生物:外泌体、生长因子

6. 物理疗法:减张、局部加压(智慧疤痕)等

刘伟教授在瘢痕重塑治疗报告中重点指出:

  • 组织重塑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包括细胞和组织结构与成分的改变,以适应新的生理或病理需求;

  • 伤口愈合过程是一种组织重塑现象,但不足以改变瘢痕形成的结果;

  • 干预性组织重塑可以放大组织重塑效应,彻底重构伤口或瘢痕的组织结构和成分;

  • 干预手段包括药物、光电、手术、生物材料和组织再生等;

  • 正确的临床思维和技术创新有助于瘢痕的有效防治;

图片图片

官浩教授提出3D打印面部重建初探步骤:

预构皮瓣→面部扫描→假体试样→假体植入皮瓣转移→开孔修整

预构皮瓣(Prefabricated flap
将知名血管移植到随意皮下,或将游离皮片移植于含有血管束并有丰富血运的筋膜、大网膜等组织上,使之成为轴型皮瓣,主动增加皮瓣血流量,从而实现应用新的血供系统供应皮瓣的目的。

血管束植入预构:血管束所需组织下方血管化后预构组织形成皮瓣转移修复。

图片

图片

刘毅教授提到关于瘢痕治疗中手术治疗适应症:

1. 不适宜非手术治疗

2. 瘢痕挛缩影响功能与外观

3. 器官畸形,需要修复再造 

4. 痛性瘢痕/瘢痕溃疡 

5. 瘢痕癌 

6. 患方要求(经济条件)

瘢痕疙瘩治疗中,切除范围:距离边缘0.51.0 cm;术后放射治疗是关键,必要时辅以局部注射。直接缝合或皮瓣修复:术后24 h内;皮片移植:皮片存活后。

手术治疗原则:在一定的广度与深度完整切除病灶!

图片

图片

蔡教授在谈到《蔡氏肿胀麻醉分层分级减张精细缝合术》中几个值得肯定的优势:

1. 简单实用的外科手术技术,符合外科手术操作基本原则;

2. 手术创伤轻微、时间缩短、出血少、减张好,并发症少;

3. 整个手术过程没有疼痛、术后疼痛较轻;

4. 一次可以完成较大面积的病变切除而不需要植皮;

5. 配合术后皮肤浅层放射治疗和外用口服药物,瘢痕疙瘩复发率低;

6.可用于各种体表外科手术,尤其是较大病变切除后皮肤有缺损、有较大张力的创面。

图片图片

于家傲教授在报告中提到成纤维细胞的可塑性:

1. 细胞状态转变:正常情况下相对静止,在组织修复时可被激活形成肌成纤维细胞,表现出类似细胞分化的转录变化;修复完成后可恢复静止或通过凋亡、衰老清除。

2. 谱系可塑性:不遵循传统干细胞谱系模型,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可转换为其他间充质细胞谱系,如在皮肤伤口中肌成纤维细胞可转变为脂肪细胞。

3. 表观遗传调控:多种 microRNAs 和更持久的表观遗传修饰参与调控成纤维细胞的身份和状态转变,如在肾脏修复和纤维化过程中 RASAL1 的调控。

图片图片

张家平教授认为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是烧创伤后的常见和难点问题。

发生率高:面颈部烧伤占各部位烧伤的20-30%

后果严重:严重容貌损毁,常累及颏部,导致张闭口和颈部功能障碍

张家平教授提出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美学重构概念和原则,建立新技术体系,实现美学修复。

口美学重构MRIS原则
皮肤色泽/厚度与颏颈部匹配原则(Match
R 颏颈部亚单位与美学特征重建原则(Reconstruction
切口设计符合整形原则(Incision
预防手术切口瘢痕原则(Scar

图片图片

王连召教授提到用于瘢痕挛缩和增生早期干预的手段:瘢痕药物、激素、弹力绷带、光电、环钻、手术、浅层X线。

手术干预:及时松解挛缩瘢痕可以松懈瘢痕的张力,为光电和药物治疗提供机会。

浅层X线:穿透深度浅、照射剂量低;用于病理性生长、可能会造成严重功能障碍的严重增生性瘢痕的早期干预。

图片图片

颜洪教授强调瘢痕治疗是个多学科多手段的方式,不同阶段给与不同的治疗方式;

策略一:顺应RSTL的切口与精细减张缝合;

策略二:术后早期干预-时机选择(外减张、光电、注射、放射、压力、外用药用)

策略三:术毕即刻干预(其中提及到在瘢痕治疗过程中受伤前、受伤后和瘢痕形成后立即针对炎症处理)。

图片图片

汤于瑱教授在“鹊桥术”-微粒皮移植的适应症与设计提到该设计包含:孔径设计、钻除深度设计、皮片厚度设计、间隔设计、取皮区选择、光电辅助!1+1>2

  • 细线(<1.4mm-白色瘢痕

宽间隔 [O O O O] (需2次手术+光电辅助——炎症轻)

窄间隔 [OOOO] (需1次手术+光电尽早干预——炎症重)

  • 细线(>1.4mm-白色瘢痕

大孔径:宽间隔 [O O O O] (需2次手术+光电辅助——炎症轻)

  • 块状白色瘢痕

大孔径:宽间隔 (需2次手术+光电辅助——炎症轻)孔径:1.2 2.0 mm

取皮部位建议:部位选择:首选耳后、下颌下、腋顶处

孔径和间隔设计:耳后取皮间隔应>1mm;腋下取皮间隔>1.5mm

取皮后遗留的创面,在孔径<2mm且保持适当间隔的情况下可正常愈合;不建议同一部位反复取皮。

鹊桥术一式:钻除后移植(配合术后光电管理)

鹊桥术二式:一次手术同步完成:精细缝合+微粒皮移植 (配合术后光电管理)

图片图片

武晓莉教授在报告上指出:

创面处理:预防和控制感染,给创面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尽早封闭创面;

手术操作:无菌原则、无(微)创技术、无张力、无异物、无死腔、手术时机合适及手术方法得当。

瘢痕早期管理四大核心原则:

1. 预防优先:伤口闭合时即开始干预;

2. 个体化方案:基于年龄、危险分层定制策略;

3. 多模式联合:压力+药物+光电协同增效;

4. 动态随访:根据增生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线性瘢痕的早期管理
1. 首选干预方案:炎症控制、张力控制、硅酮制剂等;
2. 可早期使用脉冲染料激光或点阵激光治疗;
3. 压力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不能缓解时的联用方案。

片状瘢痕的早期管理
1. 一旦创面形成完整稳定的上皮,应开始瘢痕的预防和治疗。
2. 硅酮制剂和压力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
3. 重视激光治疗在烧伤、创伤性瘢痕早期防治中的合理应用。


图片图片图片

限于篇幅,大会另有众多专家的精彩课件与现场演示未能尽录:从儿童瘢痕干预、人工智能辅助评估,到多学科疼痛管理、新材料临床验证,四十余场报告共同拼就了本届年会全链条、多维度的学术版图。如需要其他专家讲者的重点内容,可留言中国瘢痕医学网,经讲者授权后,将以文字内容向全体注册用户开放,供后续深入研读。

至此,2025年第五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瘢痕医学分会年会圆满落幕。三天议程以学术引领、创新驱动为主线,系统呈现了从分子机制到临床转化的全链条突破,为行业标准化与技术推广奠定基石。大会向所有与会专家、青年学者及企业伙伴致以诚挚感谢,特别致敬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精心承办。瘢痕医学分会将持续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推动更精准、更人文的瘢痕防治体系落地,期待2026年与全国同道再聚,共赴修复重建新征程!